
搜索網站、位置和人員

電話: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務部
????西湖大學學術交流中心,一批批嘉賓接踵而至,從廣州、從上海、從北京、從香港……風塵仆仆。
????他們放下行李,領取校園卡,試穿學校的文化衫,然后馬上奔赴實驗室參觀。正如海報上“回家”二字,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好好看看這所學校。
????這是4月12日,“海歸專家學長回訪西湖大學”的簽到現場。說是“回訪”,對很多人來說,是“初見”。只不過,這所大學該有的樣子,早在八年前,甚至十年前,他們已在心中預想過千遍。
????這背后,藏著一個西湖大學成立之前的故事。
簽到現場
????學術交流中心一樓簽到處,沈偉一直站著旁邊。大部分嘉賓到來時,都會先認出他,然后熱情地上前擁抱。與八年前那個冬天的場景,多么相似。
????作為海歸專家聯誼會的辦公室主任,沈偉很早就與西湖結緣。而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1月在深圳召開的一個“特別會議”,那時候他也是會議的組織者。
????他回憶著當天的場景——
????兩塊屏幕跳出了紅底白字的“西湖大學宣講會”,屏幕中間是一張區塊規劃圖,開會的專家一個個排隊走上來,把“愛心”貼在規劃圖上。排隊的人足足繞了大半個會場,現場一直回蕩著《我的中國夢》的歌聲:
我帶著一個夢想
告別優越的生活回故鄉
游子集結,追趕太陽
心海里激蕩著幸福時光
……
2016年1月,西湖大學深圳宣講會
????彼時,西湖大學還在籌備之中,除了施一公的演講之外,現場最直觀的也就是一張“西湖大學”的規劃圖了。
????當時很多海歸專家,多數也還在創業階段,經濟上不算寬裕。但這一紙規劃圖上,“愛心”還是越聚越多。
????信任在紙片間流動著,“愛心”是可以折疊的,打開后,里面是手寫的捐贈金額,從幾千,到幾萬,到上百萬不等。89位海歸專家,完成了2360萬元的捐贈。
????正是這筆資助,撬動了最早的“西湖夢”。
甘中學(右)
????走進會議室,張丹還是和以前那樣爽朗,語速飛快地先和施一公說起了他最近在推進的一項技術成果,包括展示那一頭黑發:“這不是用染發劑染的哦!”
張丹(左)和王廷亮
????“老姚來了!”
????隨著一陣此起彼伏的招呼聲,遲到的 “老姚”走進會議室,一身夾克、滿頭黑發,直接在三人沙發中插空坐下,大家互相拍了拍肩膀,親切而隨意。
????老姚就是姚納新,聚光科技的創始人,西湖的老朋友。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生物工程碩士學位,又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獲得了管理學碩士學位。回國創業后,他感受到那種科技實力的差距,而且深感“根子在教育上”。
????早在2015年的時候,姚納新就向西湖教育基金會捐出了200萬元,這筆錢用來作為基金會的注冊資本,有點像是啟動的第一腳油門。
????多年后的今天,看到今日之西湖,他感慨道:“已大大超過我的預期!”
海歸專家參觀實驗室
????報道當天下午,專家們參觀了先進微納加工平臺和先進神經芯片中心,他們關心的問題十分具體,很多涉及到可能的應用方向。而對于藥物研發專家丁列明來說,和西湖大學的“連接”顯得更為“天然”,他創立的醫藥公司就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上,離西湖大學不遠,雙方早已進行合作。
????8年前深圳那場捐贈,丁列明當場捐了100萬。但其實,當時的丁列明,完全不知道西湖大學會成為“家門口的大學”,因為當時西湖大學的選址還沒最后敲定。作為西湖家人,也作為“鄰居”,他目睹了這幾年西湖大學快速的成長,“完全超過了最初捐贈時的想象”。
丁列明
????也有人是第一次走進西湖大學。2008年,在國外攻讀完生物工程博士學位的袁玉宇,選擇歸國創立邁普再生醫學科技。經過十多年的拼搏奮斗,他帶領團隊在國內再生醫學領域闖出一片天。巧合的是,袁玉宇的公司建筑和西湖大學云谷校的設計,都是德國海茵。
????也許是有這一份精神上的契合,袁玉宇此行也希望尋找更多的“連接”和合作的可能。
????許嘉森是最晚一批趕到的嘉賓之一,一手牽著女兒,一手拉著拉桿箱,來不及check in,就先登上了云谷校區的觀光車。
????他博士畢業于香港大學醫學院,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2006年回國創辦了“益善生物”,致力于個體化醫療領域自主創新與產業化工作。
????作為“西湖夢想”最早的一批參與者,許嘉森見證過西湖大學“舉步維艱”的籌建期。“當時我和老甘說,我們得想辦法幫幫一公,這不是他個人的事情。”
????相隔多年,昨天他才第一次走進西湖。從校前區廣場到學術環、到實驗室,他聽得認真,看得仔細。
????“我想象中大學的樣子,就是這樣的!”
????許嘉森身后,跟著一位穿白裙子的姑娘,那是他女兒。許嘉森特意給女兒請了假,帶她一起來西湖。女兒小時候,許嘉森就帶著她參加關于西湖大學籌備的討論。而今,女兒讀高一,已經是一位亭亭玉立的求知少年,猶如眼前的西湖。

許嘉森及女兒
4月12日晚的聯誼活動
????施一公在當天的歡迎晚宴上,提及中國改革開放后奔赴海外留學的浪潮。而就像錢塘潮的回頭潮水更為勇猛一樣,學成歸國,參與祖國建設,也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西湖大學,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從八年前僅有的一紙規劃,到眼前生機勃勃的校園,那些曾經的海外游子、科學專家,因為共同的心愿匯聚出了西湖大學最初的源與流。
最新資訊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大學新聞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