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網站、位置和人員

電話: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務部
西湖大學剛剛啟用的三期校園里
第一次迎來了那么多“新客人”
今年西湖大學首次走出浙江省外
面向上海、江蘇、廣東、河南、重慶五省市招生
6月13日
來自浙江、上海、江蘇、廣東的考生
陸續抵達云谷校區
開啟2025年西湖大學本科生招生復試
來了,來了!
報到時間是13日下午兩點,但第一撥考生上午就趕到了。
一位來自廣東的男生,獨自一人出行,火車轉地鐵,然后騎著共享單車開始探索學校和周邊環境。在30度的高溫天里,在梅雨天濕熱的包裹下,他轉悠了三個小時,報到時短袖已經濕透。他說:“我想多了解一點這個學校?!?/span>
一位來自江蘇的女生,也是一個人坐高鐵,轉地鐵,再換共享單車。在校門口,她花了點時間還車,但是進學校后才發現,共享單車是可以直接騎進來的。她笑著說:“如果能考上,以后就騎車上下課了。”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位爸爸帶著孩子,自駕車直接開進學校。他們上午剛剛參加完高中畢業典禮,立即馬不停蹄從上海開到杭州,爸爸說:“我的家鄉就在杭州周邊,這些年杭州的發展很好,所以我們會考慮來西湖大學讀書。”
一位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考生媽媽,脫口而出副校長鄧力的名字。他們一家人都曾聽過施一公校長的宣講,“當時我就坐在鄧力副校長旁邊,他跟我說西湖的學生不卷績點,科學家也可以專心搞科研,我覺得還挺適合孩子的,就讓他過來試一試?!眿寢屨f,西湖大學在上海只招10個人,競爭還是很激烈的?!跋M麅鹤幽苷0l揮,如果學校喜歡他,說明他就適合這里?!?/span>
陣仗最大的一名考生,爸爸帶著爺爺、奶奶、讀小學五年級的弟弟,一大家子一起從上海坐高鐵趕來,集體“考察”西湖大學。爺爺用高度凝練的幾個詞來概述“西湖印象”:很新,很氣派,很特別,研究型!
根據報到規則,家長將考生送達后需“即停即走”,下車的短暫間隙,家長們拍一拍孩子的肩膀,遞上遮陽的棒球帽,追著送上一把落下的傘,理一理稍許凌亂的馬尾辮,再說一句:“加油!”……不少人目送孩子走向報到點,舉起手機遠遠拍下孩子背影,而孩子們早已在父母的“拜拜”聲中,大步流星地向前走了……
你來了?
復試報到地點在本科生書院H3,一幢帶著英倫古典風的建筑。兩點以后,入口處排起了長隊。我們在等待的間隙詢問一些考生,為何選擇西湖?
有奔著“最強”導師來的。?
來自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位女生,父親在南京大學工作,從事腦科學研究,知道西湖大學是國家生物科學“101計劃”的牽頭高校,校長施一公是牽頭人。他們一直在關注西湖大學的招生,很幸運,今年剛好趕上西湖在江蘇招生了!
來自杭州第二中學的一位學生,瞄準了光電研究領域,想成為仇旻教授的學生。去年他就以高二生的身份報考西湖大學,沒有錄取,今年再戰!他說:“同年級有幾位同學考上了,來之前我特意向他們‘取經’,他們說全面展現自己就好。”
有奔著“最強”科研來的。
來自蘇州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位考生,父母都是搞藥理研究的,從小就“泡”在實驗室里,所以對基礎研究很有興趣。他們3月就聽說西湖大學今年會在浙江以外的省份招生,一直等到5月,終于等來了江蘇的招生簡章,趕緊報名。
來自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位男生,是化學特長生,他最期待的是面試環節,已經躍躍欲試,想要發表自己對科研的想法。
來自上海中學的一名同學,過往在生物方面的戰績令人咂舌,瞄準了生物方向;來自富陽的一位男生,穿著在物理競賽訓練營的文化衫上,上面寫著——“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很顯然,他已經把他的學科愛好穿在身上了。
也有暫時想不好要學什么,奔著“全員自主選擇專業”來的。
爸爸在南大工作的那位女生,成績很不錯,但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感興趣的學科,暫時還比較迷茫。她爸爸說:“西湖大學前兩年通識教育、專業自主選擇的模式很適合她。
來自金華一中的一位同學,在學校聽完施老師的講座后,特別向往西湖大學。此刻站在報到現場,他很激動,還有點小緊張。希望在這里“更多探索自己內心真正的興趣,找到以后未來人生的方向”。
臺州玉環中學的一名學生現場擺了一個pose,對自己說:“加油,保持持現在的站位,面帶微笑,希望考完后也能來一個相同的pose!”
我來了
時下的江南,正值梅雨季,悶熱潮濕。但在報到現場,好幾名學生在門口徘徊,問他們為什么不進去?回答說:等同學!
杭州外國語學校,六七位學生約好了一起來,走進現場隊伍壯觀。
來自東莞東華高級中學的兩位女生,高中期間就是好閨蜜,這次倆人約好結伴同飛,希望能在西湖大學繼續她們的友誼。
來自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科技創新班的兩位同學,到了現場才發現“老熟人”,意外且驚喜,這回沒那么緊張了。
除了遇到參加復試的“熟人”,志愿者隊伍里也有考生們的“熟人”。
大一學生張靖軒是志愿者,在服務臺派發文化衫。去年,還在杭州外國語學校讀高二的他,與同學相約一起報考西湖,他考上了,同學止步于初試。過去一年,兩人一直保持聯系,今天,終于在復試現場等到了他的同學,也許下月,他們就成了“學長”“學弟”了!
大一學生汪陽,去年以“高二生、700+”的戰績進入西湖。今年作為復試現場引導員,他帶隊的第一組里就有來自學軍西溪的學生。而后,現場又有人喊,“汪陽,你同學來啦!”這一位考生未來想從事生物方面的研究,對醫學也比較感興趣,所以選擇了西湖,“汪陽和我同屆不同班,不過早就都聽說他的大名了!”
注冊、登記、領號牌、領物資包……辦完手續的同學,被志愿者們一隊隊帶出了大門,帶往下一站。
杭州連日的陰雨,伴隨著考生的報到,漸漸停歇,陽光穿過云層普照大地,照耀在考生們的臉龐上,不僅驅散了陰霾和潮氣,也似乎預兆著陽光總在風雨后。
而關于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最新資訊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大學新聞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