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網站、位置和人員

電話: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務部
八月的尾巴,西湖的校園慢慢靜下來了。
隨著新一屆本科生、博士生先后入學,一個個夏校陸續結課。上周,我們收到并分享了《我的西湖暑研日記》,那是所有夏校中最“老”的一個,與西湖大學“同齡”。
今天,我們來回顧一個全新的夏校——西湖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國際暑期學校——當一周的探索旅程結束,他們留下了怎樣的故事。?
2025年8月3日至10日,5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員在西湖大學云谷校區開啟了夏校時間。
這一周,短得讓人措手不及——需要爭分奪秒與來自五大洲的國內外頂尖學者單獨交流,需要擠出時間探索偌大的校園,與新朋友才剛相識便要道 一聲“再會”。?
這一周,又長得不可思議——每天都會接觸不同領域新奇前沿的知識,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相遇與發現,長到人生軌跡可能因此改變。?
第一排,先得月

第一排四人組:Ivan、奚達洋、蔡梓浩、張馳
在E10-205教室的第一排,永遠有四個雷打不動的身影——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奚達洋、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蔡梓浩、來自浙江大學的張馳、來自杜克大學的Ivan Chen。

這是Ivan第一次回到故土中國。他祖籍福州,父母早年前往美國工作,隨后舉家遷居美國。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他從未回過中國,因此在瀏覽眾多夏校時,他一眼看中了西湖大學的這一個。既是因為夏校的課程內容吸引他,也是因為這是一所位于中國的研究型大學。?
而另外三個小伙決定來西湖大學“看看”,最初都源于一個共同的遺憾:西湖大學當年沒在他們高中所在地——廣東和河北招收本科生。?
奚達洋從小有個“科學家夢”。在擇校時,分數能上一眾C9高校的他,被同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科研氛圍濃厚的南方科技大學所吸引,在不分專業的低年級階段慢慢探索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數電方向。?
有一天,奚達洋偶然看到輔導員在微信群發了西湖大學電子信息工程暑期學校的報名通知,對研究型大學情有獨鐘的他立馬報名了。?
“西湖大學的學術氛圍和‘小而精’的辦學模式很吸引我,我希望能在這樣純粹的氛圍下學習和做科研。”?

奚達洋
利用坐第一排“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奚達洋在課上提了不少問題,“不懂就問”。讓他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來自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Andrew Forbes教授。“Forbes教授非常關注學生的感受,雖然他的領域和我們中一些同學領域很不同,隔行如隔山,但他依然可以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我們理解,我們也很享受與他的交流。”?

Andrew Forbes教授
暑期學校的最后一天——8月10日,恰逢本科生開學典禮,奚達洋還驚喜地偶遇了西湖大學首批省外本科新生、來自自己高中母校廣東實驗中學的學妹。他感到很欣慰,也有一絲共鳴。“也許是因為我們都遵循本心,勇敢地選擇了年輕的大學,也祝福她在西湖大學能繼續勇敢追尋夢想。”?
來西湖,交朋友

蔡梓浩
同樣來自廣東的蔡梓浩在高中時期便被西湖大學的辦學方式所吸引,未來有志于做新能源電池方向科研的他也想趁著夏校深入了解一下這所大學。?
身為“E人”的蔡梓浩,以一種很E的方式做到了——一周里,他不僅和夏校的同學們“混”得很熟,還認識了不少西湖大學的師生。?
有次在食堂吃飯時,他與一位同樣做電池方向研究的西湖大學訪問學生攀談起來,從聊電池到聊西湖大學,話題越聊越多;他“面基”了在西湖大學讀博的本科學長,一邊聊天一邊協助學長做迎接本科新生的工作;他還用郵件和感興趣的PI老師取得了聯系,到辦公室與老師交流疑問。?
在他心目中,西湖大學的老師平易近人,樂意與學生交流。?
“Lab Visit時,有國際學生問崔維成老師能否參觀他的實驗室,崔老師便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的實驗室參觀,還給我們做了很詳細的講解。” 蔡梓浩說,“能感受到崔老師的親和力以及他與學生亦師亦友的相處方式。”?

崔維成教授在介紹實驗室
帶小西,去追“星”
張馳來自浙大海寧校區,習慣了全英文授課的他,想要選擇最國際化的夏校——教授來自五大洲,不出國門就能了解電子信息工程領域最前沿的研究。
“印象最深的是,雖然教授們專業領域差異大,他們依然會在課后積極交流,我想我們也應該多多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和不同領域的同學們互相學習。” ??

張馳
實際上,高中學生物競賽的張馳已經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在大學期間找到了自己更感興趣的方向——芯片研究。不過,這一次來西湖大學,他還有個愿望——想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偶遇高中時期的偶像施一公校長。?
有人告訴他,早上起得特別早去晨跑,就有機會遇到施老師。
“于是我定了好多個鬧鈴,可都沒叫醒自己,有些遺憾。但有一次課間,我無意間瞥見施老師在隔壁報告廳作報告,激動地立馬發了朋友圈。”?
張馳的朋友圈里,還有很多“小西”的身影。
來西湖大學的第一天,他就在文創店買下了“小西”,并帶著它周游云谷校區——從本科生書院出發,到體育館、學術會堂、標志塔、學術環、A1行政樓.....?

張馳的朋友圈
到A1的一樓電梯廳附近,張馳突然發現墻上與自己同名同姓的博導——工學院人工智能系PI張馳。于是張馳帶著小西,與博導張馳合了個影。?
杭州,杭州,杭州

徐江璟(左)、黃天欣(中)
黃天欣和徐江璟分別是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在麥吉爾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就讀。?
本科即出國的她們,想接觸世界各地最前沿的知識,也想體驗一回在國內上大學的感覺。她們報名了這次暑期學校,卻發現了“大學最好的樣子”。?
一開始,黃天欣看到暑期學校的課表,也在猶豫自己是否能聽懂與自己領域不同的課程。“我想,聽不懂就當拓寬視野吧!”于是她報名了。?
開始上課后,黃天欣感覺自己的視野被“狠狠”拓寬了,也發現了人工智能和電子信息工程兩大領域之間的諸多聯系。?
“跨領域的課程、寧靜的校園、純粹的科研環境、濃厚的學術交流氛圍,我覺得西湖大學滿足了我對好大學的所有想象!” ?
“西湖大學在海外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很高,師資也非常好。” 在人文藝術氣息濃厚、歷史悠久的倫敦待久了,徐江璟決定來這所國內很新的大學看看。?
在聽了暑期學校第一堂課——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關存太教授上的“Brain-computer Interface Current State-of-the-art and Future?Promises”課程后,徐江璟立即被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吸引了。
“關老師講的腦機接口有關的內容真的很前沿,也很有意思,雖然說當下可能是概念大于實際,但是老師把我的腦洞和視野都完完全全打開了,我覺得我們就是要去大膽想象、勇敢創新,做很前沿的研究。”?

關存太教授
上了一周的夏校課程,徐江璟笑著說:“甚至在考慮要不要轉到電子信息工程方向了。”?
一周里,徐江璟也認識了一些西湖大學的在讀學生。“我的一個很大感受是,西湖大學的大家不‘內卷’,大家會樂意分享自己最近做的研究,最近思考的問題,并與同學探討,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互相進步的方式。”?

海報交流環節
課程間隙,徐江璟和暑期學校的其他學員還去了趟西湖。即使夏天白天近乎40度,她依然被這座兼具自然美景和創新活力的城市深深吸引。“以前,我想著回國可能在北京、上海、杭州工作,現在我的選擇是杭州,杭州,杭州。”?

黃天欣、徐江璟以及其他暑期學校的學員們在西湖邊游玩
找靈感,尋目標

柔芳(左)和靜怡(右)
柔芳和靜怡來自馬來西亞的同一所大學,她們卻在沒有提前約定的情況下同時報名了暑期學校并被錄取。?
在來夏校之前,一個Final Year Project點燃了柔芳心中的學術小火苗。
“我覺得做研究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雖然實驗可能會一直失敗,但當我成功,而且意識到做的事情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時,我就會非常有成就感,非常開心。”柔芳說。?
柔芳決定來西湖大學繼續尋找激發靈感的“火種”。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仇旻教授的課程,不管是AR眼鏡,還是水熊蟲“紋身”,都讓她感到“仿佛一切皆有可能”。“來之前我就在小紅書上刷到過,當時覺得哇好神奇,沒想到有一天能離研究團隊這么近。”?
與柔芳不同,靜怡更想來暑期學校探索自己是否適合做科研,對什么領域感興趣。從本科期間的課堂實驗,到參與case study學術競賽,她逐漸在“debug”的過程中找到科研的樂趣。在一周里,她被前沿的腦機接口研究深深吸引,還與相關研究方向的西湖學長交流了很久。?
“我覺得中國的同學們可能更早進入實驗室,對于我來說,我更想先探索一段時間,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清晰自己的目標,再確定自己想做什么。”靜怡說。

彩蛋:導師的“日記”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Dirk J.Broer教授已記不清這是自己第幾次來到中國。?
這位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曾任荷蘭飛利浦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同時是世界知名液晶材料公司Merck的高級顧問,與中國有過許多學術交流,也曾走進中國多所知名大學。?
然而,這個夏天對于Broer教授也是全新的:第一次走進一所非常年輕的中國大學的校園;第一次到西湖邊的茶園體驗采茶、感受江南風情......?

Dirk J.Broer教授
“當你漫步在校園里,你會感到在這里工作和學習是無比舒適的:嶄新的樓宇、先進的儀器、世界一流的教授學者.......”?
Broer教授是此次夏校年紀最大的教授。盡管年逾七十,他依然對教學充滿熱情,渴望能來這里與中國的學生多多交流。?
在他的課上,一雙雙全神貫注的眼睛寫滿了對科學探索的熱忱。課后,許多同學圍著他探討問題。
“我不得不休息一會兒,再挨個和他們約時間探討。” Broer教授笑著說,“記得有來旁聽的西湖大學本科生,一邊寫白板一邊和我討論問題,還和我加了微信。” ?

一周結束了。
有學員決定明年來西湖大學做一學期的訪問學生;
有學員清晰了心中的學術理想,決定深耕自己真正想探索的問題;
有學員受五湖四海的頂尖教授啟發,想要前往更廣闊的世界探索;
有學員與新朋友約定“下一次見面是在西湖大學博士生開學典禮上”!?
夜幕降臨,學術環的燈光亮起。暑氣仍未消,夏天的故事暫告一段落,但這些追夢者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最新資訊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大學新聞
人物故事